廊心墻是建筑物外廊兩側的窄墻,位于山面的檐柱和金柱之間,寬度為檐、金柱之間的凈寬度外加兩側包金尺寸,高度自廊內地面至穿插枋下皮。廊心墻立面高度分為兩段,下段為下堿,占全高的1/3或13弱,上段為上身,占全高的2/3或2/3強。下堿做法簡單,一般為干擺墻面。上身做法種類較多,最常見的是沿墻外圈做15cm左右寬的大枋子,在大枋子里圈子做約6cm寬的線枋子,線枋子以內為墻心,通常做干擺斜方磚心,俗稱“膏藥幌子”。廊心墻的墻心寬度應為方磚對角線尺寸的1份、1.5份或2份,墻心高度應為寬度的2倍或2.5倍,具體尺寸須視廊心墻的整體尺寸而定。廊心墻還有一種軟心做法,是在墻心抹白灰,表面或素白,或繪山水花鳥畫。這種做法在園林中較多,但民宅中也可見到。廊心墻的最上面有一個突出出來、形似畫軸的構件,稱為小脊子,寬度約為5cm~6cm,截面呈關圓形,系用條磚制成。在廊心墻上方的穿插枋和抱頭梁之間,在一段窄長的墻面,其長度同廊心墻之寬,高同檐枋之高,稱為“穿插當子”,其上也有裝飾,一般是在灰色的磚面上刻出如意一類陰紋圖案。在穿插當子的上方,由抱頭梁上皮和檐椽下皮圈出的三角形墻面稱為“象眼”。象眼一般是抹白灰面層罩青灰。在灰未干時,用鏤刀按畫譜鏤畫出花紋圖案,稱為“鏤活”,也頗具裝飾性。這種在象眼處抹灰鏤畫的做法稱為“軟做法”,與軟做法相對應的硬做法是按墻體的做法砌磚墻。
廊心墻也有做得非常講究的,那就是在墻心部分做雕刻,或僅做四岔,或做中心四岔,甚至還有在大枋子內卡小池子,在小池子內刻花卉圖案的,格外華麗講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