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式設計中吊頂的裝置非常重要,在裝置吊頂的過程中,許多細節都需求多加留意,千萬別讓施工誤區致使裝修遺憾。下面咱們就來認識一下吊頂裝置的四大施工誤區。
誤區1:過于尋求特性
有些人裝置吊頂時,會規劃高低不平的外型,以為高低不平的外型會突顯主人特性,或運用玻璃、鏡子等資料,這就給平時的清洗帶來了艱難,使吊頂變成了藏污納垢之所,然后污染室內空氣環境。在風沙較大、塵埃較多的北方地區特別如此。
小編支招:主張消費者依據家居的實際情況裝置自家的吊頂。客廳和臥室的天花,盡量運用簡略線條的規劃裝修;衛浴和廚房主張運用普通的鋁扣吊頂,玻璃等資料盡量少用,這樣可防止吊頂變成藏污納垢的當地。
誤區2:吊頂無須設置修理孔
吊頂裝修能夠使家居空間愈加漂亮,許多消費者在尋求漂亮的一起,疏忽了日后的維護。在裝置吊頂時,不給吊頂留下修理口,日后吊頂修理、電線查看等作業就變得不容易了。
小編支招:設置修理孔能夠會礙于漂亮,可是修理口不能短少,因為吊頂里邊能夠布滿了電線,今后要修理就根本找不到能夠探進去的方位,一切的當地都是封死的,就得將吊頂徹底掀開,這樣真是因小失大。面積小的吊頂一般保存一個500x600mm的修理口即可。
誤區3:吊頂裝置不須太費心
許多消費者以為,吊頂僅僅裝修其中一個小部分,面積較小,不須花太對心思去做。最終因為裝置不行詳盡,致使吊頂裝修不結實,往往為家居安全種下禍源。
小編支招:吊頂不結實是禍源,吊頂裝置不結實的話,就會有垮塌的風險。所以,在裝置時,必定要將吊頂龍骨、板材等裝置結實,千萬不要種下禍源。
誤區4:盲目裝置吊頂
不少消費者以為家庭裝修要吊頂才顯得夠層次,實際上,因為如今的商品房層高上不如曾經,一般只要2.6米左右。假如這樣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悉數裝置吊頂,在視覺上會使人感到嚴重、壓抑,繼而引發一些生理上的反響,如頭暈、厭惡等。
小編后記:吊頂并非必定需求,需求依據空間進行規劃,并且吊頂的高度也需求計算好。假如房子高度只要2.6-2.8米,最佳選擇在天花附近做簡略的吊頂,不宜做得過分花哨,一般吊頂的高度在2.3-2.6米左右。